许昌3D打印

许昌3D打印

当前位置: 许昌3D打印 > 企业新闻 > 3D打印技术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企业新闻

3D打印技术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更新时间: 2019-12-02 15:43:26  查看次数: 332    

在精准医疗的政策背景下,临床医生更加关注疾病的个体化治疗。因此在进行IIb型齿状突骨折的复位固定之前应用3D打印技术行个体化设计至关重要。因3D打印实体模型拥有很强的三维立体直观性,目前在医学不同领域已经广泛得以使用,如脊柱置钉、关节置换等。但目前在IIb型齿状突骨折中尚缺乏相关应用及研究。并且脊柱周围有脊髓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根周围神经系统、大血管等重要解剖结构,在治疗疑难复杂的脊柱相关疾病时难度较大,运用3D打印可重建脊柱周围三维解剖结构,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简易、直观的模型,较传统X-Ray、CT、MRI等影像学资料相比,更加详细、直观、立体。因此我们在从事该研究之前,先设计并制备出该型导向器,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符合患者个体解剖的模型。


目前利用3D打印技术除了做模型进行术前诊断及手术规划外,现在应用最多的就是术中导板。周游等对23例髋臼发育不良的患者行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术时,辅助应用3D打印截骨导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术前与实际术后测量及模拟术后与实际术后测量的外侧缘中心LCE角、臼顶倾斜(AC)角、股骨头超出(E1)指数及覆盖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应用3D打印个性化导板可显著提高该手术的精确性、安全性。李智多等应用3D打印技术研发了导板辅助置钉装置,与传统徒手腰椎置钉进行对比,该技术优点在于螺钉与皮质骨接触面积更多,同时避免了大范围剥离两侧肌肉及软组织,尽可能的保持腰椎后方的稳定性、最大可能的减少了软组织损伤及降低了置钉的危险性。ChenH等同样招募了43例患者,应用3D导板指导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其研究指出3D打印导板对于后路腰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能显著的缩短手术时间、出血量,减少透视时间及次数,但并不能提高置钉的准确性。HoekstraH等对于一位需要肢体截骨矫形的患者,术前扫面患者三维CT,通过数字化软件对术前截骨部位、克氏针定位钻孔位置等做了详尽的规划设计,并打印出设计好的模型,在术中指导外科医生做精确的截骨,实践证明其是一种非常好用的工具。有研究表明,运用3D打印技术术前根据脊柱立体模型来设计置钉钉道及螺钉的长度直径,并根据患者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钉道导板,应用于术中,能更好的把握置钉的方向、角度及位置,且简便易操作,上手快,置钉准确率高。我们根据查阅的相关资料,在IIb型齿状突骨折的治疗中,为达到安全、准确、快速的目的,特地研究制备了该导向器。



你可能感兴趣的类似3D打印资讯

PolyJet 3D打印技术构建的心脏模型直观立体比传统的影像学诊断更好

将3D建模与3D打印技术有效的应用于传统的数学课堂中

3D打印古熊猫化石标本亮相重庆智博会